塑就未来:仙桃永强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创新之路
一、江汉平原上的智造基石
2003 年,当第一台注塑机在仙桃彭场镇轰鸣启动时,没有人能预见到这家以无纺布制品起家的小厂,会在二十年后成长为横跨医疗防护、工业配套、环保材料三大领域的行业标杆。仙桃永强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选址素有 "无纺布之都" 美誉的仙桃,凭借紧邻宜黄高速与 318 国道的交通优势,以及本地成熟的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构建起从原料研发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公司占地 25000 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内,501 至 1000 名员工昼夜轮转,年产各类塑料制品超 2 亿件。从医用级无纺布口罩到工业级 CPE 鞋套,从无菌手术衣到可降解防护服,永强的产品矩阵覆盖安全防护、医疗护理、日常消费三大板块,其中一次性口罩与 CPE 鞋套年产能分别突破 8000 万只和 5000 万双,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防护用品供应基地。
二、技术驱动的产品进化
在永强的研发中心,一支由高分子材料专家领衔的团队正专注于可回收材料的研发。2023 年与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达成战略合作后,双方将海洋渔网回收材料创新性地应用于遮阳伞、户外家具等产品,经专业检测证明其物理性能与传统塑料相当,却能减少 30% 的碳排放。这种 "变废为宝" 的技术突破,不仅获得欧盟 CE 认证,更使永强成为湖北省首批通过 MDR 指令医疗器械注册的企业之一。
在生产端,公司引入全自动无纺布生产线与智能化注塑系统,实现从原料配比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针对医疗级产品的严苛要求,车间配置十万级洁净室与在线检测设备,确保每一片手术衣的微生物指标低于行业标准 50%。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使永强产品连续五年通过 ISO13485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三、全球市场的战略布局
永强的产品从仙桃出发,沿着 "一带一路" 走向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其医用防护服占据当地 20% 的市场份额;在欧洲,通过与连锁超市合作开发的可降解购物袋,成为绿色消费的标志性产品。2024 年,公司自营进出口额突破 1.2 亿元,其中医疗防护类产品占比达 65%,工业配套产品以每年 18% 的增速抢占市场。
在国内市场,永强深度参与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疫情期间,其口罩生产线 24 小时运转,累计向湖北及周边省份供应防护物资超 5000 万件,被湖北省政府授予 "抗疫保供先进单位" 称号。这种快速响应能力,源自公司建立的 "原料储备 - 柔性生产 - 物流专线" 三级保障机制。
四、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实践
在环保高压下,永强率先实施 "零填埋" 计划,将生产废料 100% 回收再造。与巴斯夫合作开发的海洋塑料再生项目,每年可消化废弃渔网 500 吨,相当于清理 100 公里海岸线。在生产环节,公司投资 300 万元改造污水处理系统,使 COD 排放浓度低于行业标准 40%,成为仙桃市首批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的企业。
这种绿色转型带来的不仅是环境效益,更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其可降解产品系列在 2024 年广交会上斩获 3000 万元订单,环保材料占比提升至总销售额的 35%。永强用实践证明,传统塑料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五、面向未来的智造蓝图
站在行业变革的十字路口,永强正加速向 "智造" 转型。投资 5000 万元建设的智能化工厂将于 2025 年投产,届时将实现生产效率提升 40%、能耗降低 25% 的目标。在研发端,与武汉纺织大学共建的新材料实验室,已启动石墨烯改性无纺布等前沿课题研究。
公司创始人袁强表示:"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生产塑料制品,更是创造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从仙桃小镇的车间到全球市场的舞台,永强用 20 年时间书写了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传奇。在 "双碳" 目标的指引下,这家扎根江汉平原的企业,正以创新为桨,在绿色浪潮中驶向更广阔的未来。